冥王星上有病毒,是因為冥王星是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體積僅次于海王星和天王星,位居第三;而且它還是一顆矮行星,所以它可能有生命存在。冥王星是科學家們預計中的第十大行星,并且冥王星很早就被發現了,只不過當時人類對這個新的發現沒有引起重視,認為它也許跟其他的小行星一樣只是一閃即逝的流星,或者根本就不是一個星球,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才開始逐漸意識到冥王星的存在。雖然后來又發現了幾顆較大的行星,但由于冥王星的特殊性,因此依舊被稱作“第九大行星”。
冥王星的質量非常低,僅有地球的17%左右,表面重力極低,因此被歸入了矮行星之列。如果按照這種推測,那么我們應該會找到像地球一樣適合生物生存的星球,然而事實卻恰好相反,冥王星表面幾乎全部都是冰凍狀態的甲烷和氨氣等揮發性氣體,甚至還存在著液氮、固氮等少數幾種形式的氮元素,簡單說就是完全沒有氧氣。既然沒有氧氣,那么冥王星上怎么會出現細菌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細菌的繁殖需要氧氣,但是冥王星表面基本都是冰凍狀態的甲烷,因此冥王星的環境無法滿足細菌生長所需要的條件,導致了絕大多數的細菌死亡。所以說冥王星上的確有細菌,但是絕大多數都已經滅絕了,目前仍然生活在冥王星上的細菌,是那些幸運兒,在冥王星表面甲烷噴射口附近的巖石縫隙里面獲得了庇護。而在另外一邊的南極,也就是說地理位置靠近赤道的區域,那里的溫度比較高,而且環境比較潮濕,更加利于細菌的生存。除此之外,南極的大陸架下方還蘊藏著豐富的水資源,據悉曾經有細菌從那里逃脫到了冥王星上去,結果在那里扎下了根。總的來說,地球上有細菌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生物需要進行呼吸,所以需要在空氣中留下自己的分子,而這些分子會通過化學反應,釋放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而細菌正好充當了這個角色,把這些東西轉變成了養料,供給自身的繁衍生息。當然了,這種說法肯定是錯誤的,因為在這兩個星球上的細菌,生存環境差別巨大,最終結局也截然不同,畢竟細菌的生存能力非常強悍,所以在冥王星上面存活下來的細菌也有很多,但是這些細菌估計也就夠維持生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