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爾反爾比喻狐貍。出爾反爾,原指你怎樣對付人家,人家就會怎樣對待你。現多指自己說了或做了后,后來又反悔。比喻言行自相矛盾,反復無常,說話不算數。根據法國的寓言故事“狐貍和小羊”可以判斷,這種出爾反爾的動物,就是狐貍。
“狐貍和小羊”寓言故事內容:狐貍隊長和他的朋友,一只兩角很長的山羊結伴同行。這山羊眼光短淺,只看到自己鼻子尖那么一點地方,而狐貍在欺詐方面卻早已出徒滿師。口渴使他們跳進一口井里,在那里他們飲水解渴。在他倆喝足了水以后,不是喝了就算完事,還得離開這里!把你的腳抬得高高的,還有你的角,要使它們緊靠井壁。我先從你的脊梁上爬上去,然后再從你的犄角上攀登,借助這一階梯,我就可以從這里爬出去,這之后我再來把你救出去。”“我以胡子起誓,”山羊說,“這太好了,我真贊賞像你這樣聰明的家伙。至于我,我承認,永遠想不出這樣一條妙計。”
狐貍出了井口,就把朋友撂在那里,還對他講了一通大道理,勸他要耐心等下去。他說:“要是上天特意要賜給你的判斷力能像你下巴上的胡子那樣多,那你就決不可能輕率地下到井里。現在再見吧,我已經在外面,你要作一切努力來搭救自己。因為,現在我啊,有那么點事,不容許我再在路上逗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