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group id="kekii"><code id="kekii"></code></optgroup>
<nav id="kekii"><strong id="kekii"></strong></nav>
  • <xmp id="kekii"><menu id="kekii"></menu>
    <xmp id="kekii"><nav id="kekii"></nav>
  • 行有不得者,反求諸己是什么意思

    含義是:(如果)行動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就應該反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原文: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行有不得者,反求諸己是什么意思

    譯文:

    孟子說:“愛別人卻得不到別人的親近,那就應反問自己的仁愛是否夠;管理別人卻不能夠管理好,那就應反問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問題;禮貌待人卻得不到別人相應的禮貌,那就應反問自己的禮貌是否到家——凡是行為得不到預期的效果,都應該反過來檢查自己,自身行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會歸服。《詩經》說:‘常思慮自己的行為是否合乎天理,以求美好的幸福生活’”

    作者:

    行有不得者,反求諸己是什么意思

    《孟子》是儒家的經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為“四書”(另外三本為《大學》《中庸》《論語》)。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最早見于趙岐《孟子題辭》:“此書,孟子之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

    《漢書·藝文志》著錄《孟子》十一篇,現存七篇十四卷。總字數三萬五千余字,260章。相傳另有《孟子外書》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書》系明姚士粦偽作)。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古代考試主要考《四書》與《五經》。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15日 01:55:34
    下一篇 2022年12月15日 01:55:5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蕾丝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