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樣考武狀元的?
古代的人在考狀元時需要擁有充足的銀子,也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如果沒有經過10年寒窗苦讀,一般成功的幾率并不是很高。
進入到京城趕考,這本身就會比較考驗經濟條件,一般的人家根本就不會讓你有錢直接穿越大半個國家,然后跋山涉水的去參加一個考試。更何況在來到京城之后,也會有很多的交際費用以及打點費用,要么就是自己家里有錢,要么就是找到一個有錢的老丈人。一般有全市背景,然后有經濟實力的考生,為了能夠讓自己高中榜眼,也同樣會選擇行賄。有些官僚子弟早就已經壟斷科舉考試,那些寒門子弟因為沒有靠山,就算才華橫溢學富五車,都沒有辦法考取進士。
為了有效預防考生會選擇作弊,所以歷朝歷代也同樣會做好一些防火墻的準備措施,武則天同樣會選擇直接遮掩考生的名字,這就可以有效減少批卷者認出的機會,這個做法在進入到宋代之后,早就已經變成了一個定例。可是考生依然還是會和考官約定,比如會加上一些特定的句子,還有特殊的字詞作為暗號。
為了有效減少這種可能,所以就會定立所愿的制度,每一次在考試的時候考官也同樣會分成多人,就是希望能夠互相監督,當考官在接到任命之后可以進入到貢院。然后再結束考試,發榜之前誰也不可以離開,也不可以接見任何的賓客,如果考官要從外地監考,進入到本省之后也不可以接見客人,一旦被揭發循規蹈矩,這就會被處死。
所以這類的事件相對而言就會比較少見,對于一些普通的學生來說,要想參加狀元的考試,應該做好充足的準備,如果沒有經過多年的努力,根本就不會有機會獲得認可,所以并不是如此的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