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晉之好,為何注定走向決裂
首先,崤之戰便是秦國和晉國正式走向決裂的重要標志。在這場戰役之后,晉秦聯盟破裂。在公元前628年,晉文公和鄭文公先后去世。之后,秦國在公元前627年派遣大軍潛越晉國桃林、崤函,遠程奔襲鄭國國都。鄭國是晉國的盟友,秦國想要偷襲鄭國的意圖和行為,意味著前者決定和晉國決裂。
針對秦國和晉國從結盟走向對抗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秦國希望圖謀中原,而晉國在稱霸中原之后,自然不愿意秦國來和自己平分霸權,所以雙方的沖突可謂在所難免了。但是,晉文公經多識廣,才智出眾,爭霸雄心較秦穆公有過之而無不及。換而言之,一山不容二虎,晉文公既然要和楚國一決雌雄,自然也不會真正奉秦穆公為中原霸主。
從戰略格局上來看,晉國正好處在秦國東進中原的道路上,也即秦國想要東進中原的話,晉國就是一只攔路虎。晉國越來越強大的話,不僅會吸收中原之地的人才,也會讓秦國和中原之地越來越疏離。,因此決裂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