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出自《說苑·正諫》。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后禍患的人;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顧后患的這類人提出警告。告訴我們,在考慮問題、處理事情時,要深思熟慮,考慮后果,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后患。
故事簡介
春秋時期,吳國國王準備攻打荊地(楚國),遭到大臣的反對。吳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膽敢勸告出兵的人,我將他處死!”這時,有一個少年 ,知道自己地位低下,勸告必定沒有效果,只會被處死。每天早晨,他拿著彈弓、彈丸在王宮后花園轉來轉去,用露水濕透他的衣,這樣許多天。吳王很奇怪,問道:“這是為何?”少年道:“園中的大樹上有一只蟬,它一面放聲鳴叫,一面吸飲露水,卻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它的后面;螳螂想捕蟬,但不知旁邊又來了黃雀;而當黃雀正準備啄螳螂時,它又怎知我的彈丸已對準它呢?它們三個都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邊的災禍。”吳王一聽很受啟發,隨后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作者簡介
劉向,字子政,著名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其代表作有《諫營昌陵疏》《別錄》《列女傳》等,其中所撰《別錄》,是中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劉向被譽為中國目錄學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