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Noob生活網網給大家分享「俄羅斯人性格讓全世界震驚 俄羅斯人性格讓全世界震驚的原因」的知識,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記得收藏本站或分享給你的好友們喲~,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俄羅斯人的性格特點是什么?
2、為什么俄羅斯人給人的感覺是很彪悍的,他們很好斗嗎?
3、俄羅斯人性格怎么樣?
4、俄羅斯:戰斗民族 極端性格,你怕了嗎
俄羅斯人的性格特點是什么?
一是勇敢頑強,好勝斗勇。
俄羅斯人喜歡勇士,具有勇士的氣質。讀一讀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看一看反映二次世界大戰的電影《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和《攻克柏林》,再看一看平時俄羅斯人不畏嚴寒、對孩子不嬌生慣養、崇尚英雄、喜歡當兵、運動員在賽場上頑強拼搏、“俄羅斯勇士”和“雨燕”特技飛行員在空中做系列高難度動作,以及普通人士在生活中見義勇為、拔刀相助的情景,您就會對俄羅斯人英勇堅強、不屈不撓的性格有所了解。
二是聰明智慧,富有創造力。
霍赫洛瑪手工鍍金器具、巴列赫和費多斯基諾微型油漆畫、白底藍花的格熱爾瓷器、圖拉的茶炊、沃洛戈達的絲線織物、若斯托夫托盤和純毛大披肩等民間工藝品,反映了俄羅斯人的智慧。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許多宏偉建筑,如紅場的波克羅夫教堂和克里姆林宮,圣彼得堡的冬宮、夏宮和葉卡捷琳娜宮,都是集建筑、雕刻、繪畫等藝術成就為一體的杰作。
三是激情熱忱,充滿藝術氣質。
俄羅斯文學燦爛輝煌,才華出眾的俄羅斯詩人和作家不勝枚舉,其中有被譽為“俄羅斯民族詩歌的太陽”普希金、《當代英雄》作者萊蒙托夫、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果戈理、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大托爾斯泰和小托爾斯泰、契訶夫、葉賽寧、馬雅科夫斯基、葉夫圖申科、阿赫馬托娃等等。
四是宗教性很強,具有彌賽亞情結。
俄羅斯大多數居民信教,其中約7000萬人信奉基督東正教。在俄語里,東正教就是“正確的宗教”的意思。無私心、友善、奉獻、憐憫、仁慈、同情、忍耐、恭順、禁欲主義等俄羅斯人性格特點都是在東正教影響下形成的。
五是相當勤勞,對感興趣的事全力以赴。
俄羅斯俗語說:“懶人不受尊重。”“聰明的大腦不喜歡懶惰的雙手。”俄羅斯自然風光和田園景象非常美麗,但這是它們主人付出了辛勤勞動的結果。為了開發俄羅斯北部地區,人們花費了多么巨大的勞動!
六是幽默風趣,喜歡開玩笑。
在幽默大師契訶夫筆下,小公務員、變色龍、套中人、跳來跳去的女人等一個個小人物被刻畫得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而果戈理的喜劇《欽差大臣》和長篇小說《死魂靈》簡直是諷刺和幽默的范本。
七是熱情好客,喜歡熱鬧。
俄著名文化學者利哈喬夫指出:俄羅斯人喜歡朝圣者、過路人和商人,殷勤地招待他們。“不招待一個客人,就不能讓他走”。“面包和鹽”禮儀是俄羅斯歡迎貴賓的崇高方式。俄羅斯人在家待客非常殷勤。
擴展資料: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用這句中國諺語,去了解和認識另一個國度、另一個民族,也是恰如其分的。這是我在俄羅斯工作生活期間的切身感受。
俄羅斯人的性格,孕育于俄羅斯這方水土。形容俄國的自然,可以概括為一個“大”字。俄羅斯是全球領土最大的國家,它擁有郁郁蔥蔥的大森林,遼闊無垠的大平原和呼嘯彌漫的大風雪……與此相互映襯的是俄羅斯人高大魁偉的身軀、粗獷頑強的氣魄和豪爽豁達的脾氣。
如果僅以上面的簡單概括來勾勒俄羅斯人的性格,那只是一個“輪廓”。還應該深入地對“輪廓”進行刻畫,才能表現俄羅斯人性格的“細部”。俄羅斯橫跨歐亞兩洲,它匯集著東西方許多民族相似、相近甚至大相徑庭的文化習俗。
所以,俄羅新人喜歡引用19世紀俄國詩人尤特列夫的話自我剖析,“用理性不能理解俄羅斯,用一般標準無法去衡量它,因為在它那里存在的是特殊的東西。”詩人泛指的“特殊的東西”,大概有著歷史、民族和宗教的內涵。這些因素經過千百年的碰撞、融合、交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俄羅斯人的性格。
參考資料:俄羅斯人-百度百科
為什么俄羅斯人給人的感覺是很彪悍的,他們很好斗嗎?
這個問題就很容易讓我們想到俄羅斯人民戰斗民族這一稱號。其實之所以這樣說,也不是因為別人好斗,而是因為俄羅斯人他們的體格比較彪悍,性格也比較開朗。而之所以俄羅斯人民看起來很彪悍,主要跟他們的基因有關。俄羅斯這個民族相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講,他們的骨骼先天發育張就比較比黃種人大很多,所以說看起來他們非常的強壯。
比如說,我們通常在觀看影視作品過程中會發現歐洲人他們的體格相對于亞洲人來講要大上一圈甚至兩圈。這是先天所造成的。先天上歐洲人,他們的骨骼就要比亞洲人的骨骼發育的更寬大。這就導致很多人第一眼看到歐洲人的時候都覺得他們非常的雄壯。當然這一點確實不是我們亞洲人能夠比擬的。如果我們想要達到歐洲人那樣的身材那樣的體魄的話是需要非常大的力度的鍛煉的
而關于俄羅斯這個民族好斗這種說法其實是有一點冤枉別人了。但是確實俄羅斯這個民族也是非常的鋼,在蘇聯時期與美國的對峙當中,俄羅斯這個民族也是處處不退讓一步與美國相差一鋼到底。這可能人家的民俗文化就是這樣。他們的民族文化導致他們這樣的性格不怕事也不惹事。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希望與這樣的人做朋友。他們的性格更偏向于我們國家的東北人。
很多人都喜歡跟東北人做朋友,就是因為東北人性格非常直爽,有一說一。俄羅斯人也是如此,尤其是在他們被壓迫或者說被其他國家敵對的時候,永遠都不會縮頭,尤其是在普京的領導之下,可謂只要是你敢過來找我事兒,我決定要還你一下不可能忍氣吞聲。這也使世界人民感覺俄羅斯人很好斗也很彪悍。
俄羅斯人性格怎么樣?
一、勇敢頑強堅韌不拔
這一個特點是世界出名的,彼得大帝為了打開通向歐洲的出海口,即現在的圣彼得堡,與瑞典人打了20年戰爭,打敗了瑞典幾十萬大軍,建立了新的首都——圣彼得堡。
1812年,拿破侖率60萬大軍入侵俄羅斯,結果一敗涂地,被趕出俄國,并損失了大部分軍隊,導致以后垮臺。拿破侖說:他還從未遇到過如此頑強的軍隊。
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無論是在列寧格勒(圣彼得堡)被圍的900個日日夜夜里,還是在莫斯科保衛戰、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俄羅斯人的不屈不撓頑強戰斗的精神讓世界為之驚嘆。
俄羅斯人小事馬虎,大事不糊涂。平時大大咧咧,粗心大意,但是到了關鍵時刻,特別是國家存亡和發展的重要關頭,都能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表現出大無畏的精神。這個民族具有很強的凝聚力,不被其他民族所有壓垮,卻要壓倒敵人。
歷史上,俄羅斯是一個軍事色彩非常強的國家,他們出過彼得大帝、蘇沃洛夫、庫圖佐夫、朱可夫等世界莫名統帥。俄羅斯崇敬英雄,年輕人的婚禮儀式之一,就是到當地一個英雄的紀念碑前獻花。在圣彼得堡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彼得大帝青銅騎士塑像前的一對對結婚青年。
二、自尊心很強
有人講俄羅斯人是不喜歡認錯的民族,到俄羅斯看一下可以發現,盡管有的年青人也崇洋,但總體上講俄羅斯人不崇洋媚外,更不低三下四,甚至保留有一點大國沙文主義的氣味,以至于在大街上很少見到英文的路標等(對旅游并不很有利)。但他們有時也盲目驕傲,非常固執。
三、急躁情緒
俄羅斯人喜歡開快車,性急。筆者曾經見過克林頓訪問俄羅斯時,街上的內務部汽車以至少120公里時事在最熱鬧大街上疾馳。所以有的俄羅斯人講:“我們俄羅斯人有一時的耐心,但缺乏持久的耐心。”
俄羅斯人總是急于解決問題。整個民族具有激進或極端的傾向,所以歷史上蘇聯領導者總是犯有左傾的錯誤。俄羅斯人的急躁和性急與他們的單向、片面的思維有關,看問題比較絕對。
四、極強的文明禮貌
俄羅斯人是一個講究紳士風度的民族,尤其是圣彼得堡人,在各種場合均可以看到,如:上劇院看節目,不論男女都穿得整整齊齊。與俄羅斯姑娘結婚的中國人都會在出門時被囑咐:注意自己的紳士風度。如在1998年金融危機時,俄羅斯盧布面臨每天貶值近一半的時候,在銀行門口排隊人群,仍然是安靜整齊,沒有任何人插隊,要不是親眼所見,根本無法相信:“當自己正在排除的時間中,自己的血汗我正在迅速化為廢紙時”,一個民族仍能保持文明禮貌地排隊。在圣彼得堡人的家中,哪怕是一般家庭,都布置得極有文化修養。在當地不講文明禮貌會被人看不起。
五、處理問題比較極端
到這俄羅斯的人都會知道,在12點零1分,即下班時間去小商店買東西,會被禮貌地告訴你,他下班了——這在中國會被認為這個人神經有問題,有錢不掙不是傻瓜是什么?但這在俄羅斯卻很正常,因為時間概念不同。在火車旅行中,俄羅斯人會拿出自己的酒和食品與你共享,但在停車場,哪怕你存車過了一兩分鐘,照樣要收1小時的錢,一絲不茍。
六.文化底蘊深厚
大多數俄羅斯人都掌握兩門以上的外語,除了母語外,基本上能用流利的英語進行會話.深厚的俄羅斯文化積淀使之興趣高雅,音樂會和芭蕾舞在生活中不可或缺.
七.極講衛生的民族
凡是到過俄羅斯朋友家中的人都會驚訝與它的整潔,雖然有些木板房或磚混結構的房屋外部顯得陳舊,但走進內部確是兩重天地,布置上有的富麗典雅,有的富有民族特色,但是共同點是干凈整潔,銀制的餐具閃閃發亮,木制的家具體現著本色,木制的地板一塵不染.我曾見到一個和家人一起來中國旅游購物的小孩手捧著吃剩食品包裝走了很遠,為的就是找到垃圾箱,從小培養出良好的習慣是多么重要啊!
俄羅斯聯邦(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語:The Russian Federation),或稱俄羅斯,簡稱俄聯邦、俄國,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國旗為白、藍、紅三色旗。國徽主體為雙頭鷹圖案。俄羅斯位于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7.54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由194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77.7%。
俄羅斯人的祖先為東斯拉夫人羅斯部族。公元15世紀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國。1547年伊凡四世自稱沙皇,成為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建立俄羅斯帝國,對外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曾吞并歐亞多個國家,領土不斷擴大,于18世紀中后期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達到鼎盛時期。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蘇維埃俄國。1922年12月,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冷戰期間蘇聯成為了世界超級大國,通過大力發展軍事力量來同美國爭奪世界霸權。
俄羅斯:戰斗民族 極端性格,你怕了嗎
(一)政治傾向:二元對撞
俄國歷史上的哥薩克現象充分體現了俄羅斯民族性格中的矛盾性。
哥薩克與國家制度和國家政權水火不容,是典型的無政府主義者。與此同時,自由的哥薩克完成了俄羅斯國家在亞洲的殖民進程。被沙皇政府通緝的葉爾馬克把西伯利亞贈送給了沙皇俄羅斯國家,換回的是沙皇對他一切罪行的寬恕以及軍役貴族和西伯利亞公爵的封號,逃離政權和歸順政權在哥薩克身上得到了完美結合。
彼得大帝的歐化改革是用野蠻的手段制服了俄國的野蠻。葉卡捷琳娜二世學習西方自由、平等啟蒙思想的同時把俄國變成了一個更加等級森嚴的社會。亞歷山大一世在執政初期信誓旦旦要給俄國一部憲法,后期卻在國內推行軍警專制。
俄國僑民佩切林的詩是俄羅斯這種矛盾和極端性格的最好寫照:
“憎恨祖國卻又對她如此甜言蜜語!貪婪地期待著她的滅亡。”
高舉民主旗幟的葉利欽用武力解散了全民選舉的俄羅斯人民代表大會和最高蘇維埃,1993年通過的是一部“超級總統制”憲法,20世紀末的俄羅斯出現了“民選的沙皇”。
蘇聯解體后的俄羅斯,每到大選的年份,俄羅斯人最關心的不是各位總統候選人的施政綱領,而是現任總統的繼承人是誰,俄羅斯人也總能把總統的繼承人成功推上權力頂峰。
普京第二個總統任期開始后不久,俄羅斯人就開始考慮如何修改憲法,使普京能夠繼續第三個總統任期。2013年12月普京的記者招待會上,誰是繼承人的問題又提上了俄羅斯人的日程。了解俄羅斯的歷史,就能理解俄羅斯的現在。
(二)經濟政策:非左即右
從1861年到1991年,俄羅斯在短短130年間完成了一個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的大輪回。農奴制改革和斯托雷平改革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打開了大門,1913年俄國的谷物出口躍居世界第一,工業生產躍居世界前五位。十月革命前俄國半個多世紀發展資本主義的成績有目共睹。
十月革命之后,俄國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農業集體化運動時期,政府強制把全部土地收歸國有,把商品、貨幣、市場和私有制生產關系一律排除在外,實行無所不包的國家所有制,集中管理和行政命令體制,銀行、商業、鐵路和工業國有化,國家壟斷對外貿易。戰時共產主義是用軍事指揮的方法和強迫手段來解決經濟建設問題,而蘇聯經濟的發展模式,某種程度上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繼續。
蘇聯解體后葉利欽實施的“休克療法”經濟改革走上了另一個極端,通過私有化和自由化改革,龐大的國有資產被迅速集中到為數不多的寡頭手中,國家職能也從無所不包的大管家轉變為市場經濟的“守夜人”。蘇聯實行了近70年的計劃經濟被徹底放棄,改革派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了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上。
俄羅斯私有化的方式和速度與蘇聯農業集體化驚人地相似,從1992年7月開始,經過了短短6年的時間,到1998年8月,俄羅斯私營經濟成分的比例已經超過了國有經濟成分,占到50.5%。俄羅斯再次以革命的速度實施了經濟改革。
(三)對內對外政策:簡單粗暴
1896年5月,幾十萬莫斯科民眾為了得到一個刻有新沙皇尼古拉二世名字的“加冕杯”來到了霍登廣場,由于組織不力發生踩踏事故,1000多人在事故中喪生。
“霍登慘案”是一場悲劇,但充分展現了俄羅斯民眾對沙皇頂禮膜拜的心理。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命運也如同他的登基典禮一樣,充滿了戲劇色彩。
一個世紀的時間里,俄國人數次顛覆了對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看法。從享有無限專制權力、萬民景仰的沙皇,到淪為紅軍的階下囚;從全家被秘密槍決,到被冊封為東正教圣徒。
為沙皇一家平反的是俄羅斯首任總統葉利欽,1998年7月17日,葉利欽親自出席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葬禮并發表講話,為沙皇平反:
“葉卡捷琳堡的鎮壓行動是我國歷史上最恥辱的篇章之一,是俄羅斯社會分裂的結果,我們希望為自己的前人贖罪。埋葬葉卡捷琳堡悲劇的受害者的遺骨是人類的正義行為。祖國歷史上許多光輝的篇章都和羅曼諾夫家族的名字聯系在一起。”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葉利欽就出生在葉卡捷琳堡(蘇聯時期改為斯維爾德洛夫斯克),正是在葉利欽擔任蘇共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黨委第一書記期間,1977年,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市政當局把當年沙皇一家曾經居住和被槍決的那棟別墅推倒,目的是徹底消滅沙皇政權在人們心中的記憶。
二戰時期斯大林的民族大遷移政策從另一個側面展現了俄羅斯民族愛走極端的性格特點。
在衛國戰爭期間,斯大林以某些居住在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有通敵叛國行為為借口,強制他們整體搬遷到中亞和遠東地區,那些動作稍有遲疑的人被立即槍決。在被遷移到哈薩克和吉爾吉斯以及西伯利亞的40多萬車臣人中,據蘇聯媒體后來承認,有7.8萬人在途中被凍死和餓死。
正如1913年捷克人馬薩里克在《俄羅斯精神》一書中指出的那樣:“俄國人沒有耐心的力量,使得俄羅斯不能經歷醞釀過程,不能享受緩慢和自然的文化帶來的益處。”葉利欽也說過:“俄羅斯歷來抵制實驗者。”
卡廷森林事件讓世人再次見證了俄羅斯民族的極端性格。
1939年9月,大約有25萬名波蘭軍人和其他抵抗人士成了蘇聯紅軍的俘虜,1940年3月經斯大林和政治局批準,蘇聯內務部在斯摩棱斯克近郊的卡廷森林及其附近地區槍決了其中的2萬多名戰俘,并就地掩埋。波蘭戰俘的萬人坑被德軍發現后,蘇聯官方對此斷然否認,并反控德國是殺人的元兇,指責波蘭與希特勒合作,并宣布與波蘭斷交。
蘇聯政府在掩蓋了事實真相40多年以后,1990年4月突然公開承認對卡廷大屠殺負有全部責任,并向波蘭轉交了一些相關檔案材料。1992年葉利欽派特使飛往華沙,再次向波蘭轉交了有關卡廷森林事件的絕密檔案文件。
俄羅斯人在對卡廷事件“深表遺憾”和對波蘭人民及其死難者親友表示“深切同情”的時候,絲毫沒有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內疚和難堪,俄羅斯民族早已習慣了這種急轉直下、簡單粗暴的處事原則。
(四)治國之道:非白即黑
很多研究俄羅斯的學者都把俄羅斯民族這種左右搖擺的矛盾性格比喻成一個巨大的文化鐘擺,俄羅斯總是匆匆忙忙從一端到另一端,總是無暇在中間停留片刻。
俄國歷史上的漸進式改革幾乎沒有成功的先例,亞歷山大一世改革后爆發了俄國歷史上第一次貴族革命,解放農奴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致力于改革農村村社的斯托雷平,均被刺殺身亡。
尼古拉二世頒布法律限制君主權力,選舉國家杜馬并賦予其立法權,但在二月革命中被迫退位,十月革命后又被紅軍槍決。
以“解凍”改革聞名的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1957年經歷了“反黨集團”事件,差點改任蘇聯農業部長,1964年被解除一切權力,不得不宣布因健康原因退休。
實施“公開性、民主化”改革的戈爾巴喬夫,1991年8月被軟禁在了黑海之濱福羅斯的度假別墅內,1991年12月被迫辭去蘇聯總統的職務,一個龐大的蘇聯帝國也隨之宣布解體。
與此相對照,俄羅斯歷史上成功的改革大都付出了血的代價。彼得一世親手處死了反對改革的阿列克謝王子,斯大林時期的“大清洗”運動奪去了數以萬計的無辜生命。
俄羅斯獨立后,總統葉利欽和人民代表大會之間的矛盾從經濟領域蔓延到政治領域。葉利欽被最高蘇維埃解除總統職務后,在強力部門的支持下開始圍攻議會大廈。1993年10月4日政府軍隊開始炮打白宮,反對派被擊潰,大批葉利欽的反對派人士被捕入獄。俄羅斯雙重政權的局面最終以流血的方式宣告結束。
(五)對西方的態度:冰火兩重天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自由派改革家把國家迅速復興的希望寄托在了美國等西方國家身上,整個社會彌漫著一股快速融入西方文明大家庭、與西方國家建立平等伙伴關系的浪漫主義情緒。
美國人薩克斯被任命為俄羅斯經濟改革的顧問,私有化的目標模式選擇了美國式的自由市場經濟。在政治改革領域俄羅斯也對美國的自由、民主頂禮膜拜。1992年初夏,葉利欽訪問美國,在一次演說中,直言不諱說:他代表世界上最年輕的民主國家,來到了民主傳統悠久的“圣地”。
當改革陷入了困境之時,俄羅斯人又把經濟下滑、生活水平下降、國際地位一落千丈等挫折歸咎于西方,迅速從對西方的憧憬和膜拜變成了對西方的指責和唾棄。1990年,32%的被調查者把美國看作俄羅斯的榜樣,1992年,只有11%的被調查者把美國當成是模仿的榜樣。
1993年和1995年兩次議會選舉的結果也表明了俄羅斯人對西方態度的轉變。
1991年支持激進自由改革的葉利欽高票當選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第一任總統,葉利欽的勝利標志著俄羅斯親西方的激進民主派的勝利。
1993年12月俄羅斯杜馬選舉,宣揚激進民族主義的俄羅斯自由民主黨成為最大贏家。1995年12月杜馬選舉,俄羅斯共產黨成為新一屆議會的第一大黨,激進民主派的代表“俄羅斯民主選擇”聯盟甚至沒能突破5%的得票大關,俄羅斯民主派領導人蓋達爾被關在杜馬大門之外。
以上就是關于「俄羅斯人性格讓全世界震驚 俄羅斯人性格讓全世界震驚的原因」的全部內容,本文講解到這里啦,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