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見難統一。往往住在高樓層的居民愿望強烈,住在低樓層、地下室的居民由于加裝電梯后受益不大,甚至將面臨更多采光、噪音等問題,于是持反對態度。高低樓層的居民意見很難達成一致。
2、資金來源難。一部電梯通常幾十萬元,一層和地下室居民往往不參與出資,分攤到其他住戶的加裝費用有時達五六萬元,盡管很多城市會有政府補貼,但對于很多老舊小區居民來說仍是不小的負擔。
3、費用分攤難達成共識。電梯安裝后,還有日常運行和保養維修費用,這些資金該誰出,又怎么進行分攤,也需要居民反復協商決定,每一戶居民都有各自訴求。
總體而言,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有利于居民生活的便利,以及整個小區居住品質的提升。加裝電梯要在多方之間尋求利益平衡點和最大公約數,實現廣大居民的總體利益最大化。
加裝電梯起決定作用的是整個單元內業主的意志。小區居民作為加裝電梯的申請人,可以委托業主委員會、老舊小區住宅原產權單位、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人等作為受托人,推進加裝電梯工作。受托人應該積極溝通協調,推動業主們友好協商,處理好相鄰關系。避免支持加裝的業主不顧反對強裝,反對的業主對加裝實施強力阻撓等不和諧狀況出現。
根據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八條的規定,業主共同決定事項,應當由專有部分面積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人數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參與表決。小區加裝電梯屬于“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而決定“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事項,應當經參與表決專有部分面積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且參與表決人數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同意。從一些城市的實踐經驗看,征求上述“雙三分之二,雙四分之三”業主同意后再進行加裝比較合理。
加裝電梯需要注意什么
1、轎廂內一定要配扶手。商場里客流量比較大,一般三面都配有扶手,如果是家用電梯,可以只配一根。方便老人孩子的進出。
2、配備副操作箱,這個主要考慮到坐輪椅的老人。
3、電梯轎廂的尺寸最小要滿足90cm,這樣一般的輪椅進出都沒有太大的問題。
4、舊樓加裝的電梯,只可能是安裝在外部,采光一定要好,大多數都是選擇全觀光電梯,不銹鋼或者鋁合金框架,用鋼化玻璃封起來。
5、由于社會上有很多不文明人士破壞電梯事件的發生,一定要安裝視頻監控。加強對電梯的監控力度,可以大大延長電梯的使用壽命。同時加裝電瓶車阻車系統,防止上樓充電引發火災。
6、再安全再高檔的小區,總免不了停電等意外事故,所以無論是住宅電梯還是別墅電梯都要安裝停電應急裝置。
7、轎廂后壁盡量采用不銹鋼鏡面,一來比較美觀,二來也方便打理。
8、保持轎廂內的通風,排氣扇是一定要的,有條件的可以安裝空調。
9、如果外部尺寸足夠,轎廂可以盡量做得大一點。可以按照擔架的尺寸來決定轎廂的尺寸。畢竟,誰家都有老人,方便擔架上下樓。